一、 质量鉴定背景介绍
河南某电网公司某供电分局(供电方)与某县医院(用电方)因供电合同产生电费纠纷。供电方认为医院高压总计量电表存在接线错误,导致电量长期少计。用电方对此持有异议。双方对错误接线方式、是否造成计量偏差及具体少计金额无法达成一致,纠纷诉至某院。
二、 司法委托与机构受理
某院为查明案件核心事实——涉案电能表是否存在接线错误、该错误是否导致计量错误(少计)及具体少计电量电费金额,特委托第三方电能表检测机构进行电能表鉴定评估。委托鉴定事项明确为:1. 根据《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确认单》记录的接线方式,对该接线方式是否为错误接线方式及是否导致电能计量错误(少计)进行鉴定;2.如上述接线方式导致计量错误,根据接线错误期间记录的电量及缴费标准,鉴定出实际的用电量及电费进行鉴定。
联正质量鉴定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电能表鉴定机构,正式受理了电表计量检测技术鉴定的委托。
三、 鉴定流程和方法
受理委托后,联正质量鉴定机构立即组建鉴定组,严格遵循鉴定程序展开工作:
资料深度审查与证据收集
鉴定组细致审查了关键证据《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确认单》、供电方提供的现场错误接线示意草图、B/C相电流异常夹角测量图、错误接线时电表及接线盒混乱状态照片、争议时段后台原始电量电费数据、电表及互感器说明书等。要求并获取了争议时段前后、接线修正后的后台原始数据及电费计算标准。
现场联合勘验与情况核实
鉴定组于2024年7月18日赴涉案电表存放现场及某县医院配电现场进行勘验。确认关键点:供电方在勘验前已自行修正接线,现场已无法直接查验错误状态。鉴定组重点听取了供电方关于错误接线为“C相电流反向接入B相”的陈述及其依据。
后台数据分析
鉴定组对获取的海量后台原始数据进行多维度技术分析:
电流特征分析: 发现争议时段内B相与C相电流幅值长期异常相等,且均明显低于正常的A相电流,此特征与三相负载通常不平衡的规律严重不符。
功率因数分析: 发现A相和C相功率因数正常且接近1(约0.99),而B相功率因数异常偏低(在0.6~0.8间波动),强烈暗示B相电流回路存在相位问题。
修正后数据对比: 分析接线修正后数据,电流三相分布(A相约3.6,B相约1.9,C相约1.3)趋于合理,印证了之前存在计量异常。
接线错误推断与数学模型构建: 结合草图意图(虽认定草图未能准确反映实际错误)、电流异常特征(幅值相等、B相低功率因数)及相位测量证据(B/C相电流夹角近180°),技术推断实际错误类型为:将C相电流反向接入电能表的B相电流线圈。针对此特定错误类型,构建**的更正系数(Gx)数学模型进行电量反推计算。
四、 鉴定机构给出的技术鉴定
基于详尽的证据审查、现场勘验、严谨的后台数据分析和科学的数学模型计算,联正质量鉴定机构 出具明确的技术鉴定
1、涉案电表存在接线错误的情况,错误接线导致了电能计量错误。
2、实际用电量电费约为错误期间的1.132倍,应补交电量电费约为错误计量的0.132倍。
3、具体补交电费可使用错误时段总电量电费乘以补交系数0.132进行计算。
注: 受篇幅限制,以上仅展示了核心鉴定过程与要点。如需进行质量鉴定,欢迎联系联正质量鉴定中心工作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