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设备损坏原因鉴定背景
东莞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向设备供应商购买了NB热压设备,用于导光板生产。设备交付后,运行状态良好,产品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8%以上。2025年2月15日,设备突发故障:生产的产品出现暗影缺陷,导致全部为不合格品。该公司立即排查问题,发现事故源于员工向流水线故意投放碎导光板(尺寸约13mm×15mm)。公司管理人员迅速报案,设备被当地警方封存,并切换模具和产品型号尝试修复,但问题依旧持续。公司认为设备质量问题或外部因素导致损失,与供应商产生纠纷,以产品责任纠纷为由,上诉至当地某院。
二、 委托事项与机构受理
某院为查明案件事实,委托第三方质量鉴定机构对涉案NB热压设备进行技术鉴定。委托事项包括:分析设备损坏原因、评估部件质量缺陷,以及验证产品不合格的根源。质量鉴定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秉持客观公正原则,正式受理了此项委托。机构依据《委托书》《热压机安装后验收报告》《设备维修保养记录》及监控录像等资料,组建专家团队展开全面调查。
三、 鉴定流程和方法
质量鉴定中心工程师通过严谨的现场勘验、动态测试及技术测量流程,实施鉴定:
现场勘验与动态测试
在警方及委托方见证下拆封设备,进行预热、开机调试和模拟生产。运行中发现,上辊(关键接触部件)表面粗糙度被破坏,导致导光板压印时产生暗影缺陷。暗影位置一致(长度边缘约75-100mm,宽度边缘约25mm),且切换模具后问题未消除。
设备上辊损伤示意图
部件质量问题分析
上辊存在明显瑕疵,源于碎导光板嵌入(厚度超标,达0.18mm以上,超出公差±0.03mm),破坏表面精度。模具对应损伤点(长度边缘约85mm,宽度边缘约25mm)与导光板压痕位置匹配。
运行故障与性能测试
设备曾于2024年12月17日发生漏油,但保养后恢复;事故后,动态测试显示产品合格率为零,暗影区由两段不连续区域组成(总长约25mm),性能严重不达标。
关键测量点说明
使用精密仪器测量导光板暗影尺寸(如宽度约15mm),证实损伤源统一。
四、 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
综合现场勘验、动态测试及技术测量结果,联正质量鉴定中心给出
涉案NB热压设备在热压导光板时,导光板上端面与上辊直接接触,下端面与不锈钢模具直接接触,通过更换模具及产品型号,暗区仍然存在且相对位置不变,由此可以判断碎导光板的投放破坏上辊的表面粗糙度,使上辊表面出现质量问题,影响设备的精度,导致上辊表面压伤后在产品上留下痕迹,产生不合格品上面的暗影。
通过勘查派出所封存的证物发现:导光板上暗区位置与模具损伤的位置及导光板(证物)被压坏的位置一致,可以确定导光板(证物)损坏、模具损坏及上辊损伤压在产品上的暗区为同一物品造成,与丢进流水线上的碎导光板存在关联性(推断碎导光板的尺寸约为13mmx15mm左右不规则形状)。
受篇幅限制,以上仅展示了部分核心鉴定图片与数据。如需了解更多案例,欢迎联系质量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咨询。